日前,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通知,明確將調整今年重大技術裝備進口稅收政策有關目錄。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國內企業為生產國家支持發展的如太陽能電池設備、集成電路關鍵設備、新型平板顯示器件生產設備等裝備而確有必要進口部分關鍵零部件、原材料,可以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
新政消息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IC芯片制造商能夠減輕企業流動資金的巨大壓力。如中芯國際每年投資用于工藝升級與改造約6億到7億美元,按進口環節增值稅計平均為30%,所以每年用于支付進口環節增值稅部分約13億元,對于年銷售額在106億元左右的中芯國際來說約占銷售額的12.26%,顯然負擔是十分沉重的。另一方面,對于國內設備制造商如北方微電子、中微半導體、七星華創等來說也是利好。國內半導體設備企業由于基本部件都是進口的,如加上30%甚至以上的進口環節增值稅,將導致在中國制造的半導體設備由于價格高喪失了占領國內市場的機會。
我們的政策應是扶植國內企業,如果制定政策不妥的話,反而會導致國內企業喪失占領市場的競爭實力,新政的出臺有利于扶植國內制造業。
國內設備企業進口的關鍵零部件一般是國內開發不出來或者在性能、可靠性方面與國外相比仍有差距的產品,一般價格不菲。通過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一般加起來會達到整體進貨價格的20%,如果這一部分免稅,就相當于企業可多出20%的現金流。
雖然這一政策旨在支持企業引進國內不能生產的先進技術設備,助推產業升級,但關鍵零部件進口免稅了,對國內零部件企業來說不啻一聲“驚雷”。這些關鍵零部件不只涉及制造工藝水平,有的還涉及材料問題,如光刻機鏡頭等。如果國內零部件企業取得相應突破,這些目錄也會在每年進行調整,此舉或不會對零部件企業造成較大沖擊。
除為國內設備業帶來利好外,這一政策或將刺激業界加大對電子產業的投入力度,但某些產業投資已相對過度,重復引進投資將導致低效率。此外,還要防止借機圈錢。有一些企業說投資LED產業要買MOCVD設備,實際根本沒買,但是貸款都拿到了,國內可能在這方面就騙貸約幾百億元,需要引以為鑒。
一條標準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需要三四百臺設備,核心裝備包括光刻機、刻蝕機、離子注入機和高溫爐等。目前國內在刻蝕機等方面雖取得一定進展,但要在全球競爭的舞臺上奏出中國“好”聲音,國內設備企業最期盼的仍是兩個字——公平。
此前中國IDM廠商購買國外設備時一般都享有免征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的政策,但對國內設備企業來說,進口關鍵零部件不僅要交稅,而且在裝配成整套設備銷售給客戶時,還要征收17%的增值稅,可以說是“雙重征稅”。國內對國內外設備企業的政策一直在“倒掛”,從這方面來說是反而削弱了國內設備企業的競爭力。
這次政策的出臺雖然免征進口關鍵零部件的稅,關鍵零部件只占整套設備成本的20%~30%,在整套設備銷售時還需要交增值稅,但現在國內設備業的利潤也比較微薄,17%的增值稅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隨著工藝的提升,中國設備業要實現趕超而不是跟隨,就必須要有自己生產的設備,讓國內設備業站在與國際同等的水平上。除在進口關鍵零部件時免征關稅外,國內設備企業也希望能在整套設備銷售時也能免收增值稅,這才是他們最盼望的“公平”待遇。
IC供應商,IC代理商,深圳IC,IC芯片,IC價格